监管真空的蹦床主题公园,我们投资人该如何做好场馆安全事故防范管理?
发布时间:浏览次数:2263
“蹦床主题公园火了这么多年,安全事故也跟着曝光了这么多年。关键是这种安全事故没有相应的责任部门监管,我们买蹦床设备的时候也没有参考的技术安全标准”——杭州一位蹦床公园投资人很无奈的道出了蹦床公园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
江苏90后医学研究所女孩在蹦床馆摔成“完全性截瘫”引发舆论热潮,人民网、中央新闻等国家级媒体纷纷报道,将蹦床公园安全问题推向了舆论高潮,大家都在反思,除了蹦床馆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出了事故究竟该找谁?
《特种设备目录》中明确,大型游乐设施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米/秒,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等于2米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而蹦床类并不在该目录之内。
特别是蹦床公园中的一些项目,其设施并无动力装置,根本不属于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因而也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内。
文化监管部门只对文化娱乐设施,如网吧、KTV、电影院和电玩城等有监管权,对蹦床公园没有审批权,也没有监管权。
蹦床按体育运动项目来说属于体育局管,但正常来说,大众化、娱乐化、非专业性的蹦床运动不属于他们管,很多地方在定义上就有问题。
也就是说,蹦床公园投资人只需办理和领取营业执照,并有相应营业场所,就能进行正常经营了。理论上讲,只要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商家是可以自主选择经营项目的。那么作为蹦床公园投资人,该如何做好场馆安全管理,尽力防范事故发生呢?
1.进入蹦床公园前签署安全告知协议
安全协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协议书,更多的是一种告知书的形式,告知游客在游玩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已经需要规避的行为等。游客签署安全协议书,并不能规避场馆方自身的责任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有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
但是场馆经营方必须做好安全告知义务,因为是“否尽到告知义务”能降低在事故责任划分中的比重。
2.做好蹦床公园入场前的热身运动
数据反馈表明,充分做好热身运动,能降低运动受伤几率30%左右。做剧烈蹦床运动前,因为此时人的肌肉、韧带都处于僵硬、收缩状态,一旦用力过猛,就容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拉伤,进而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事故。我们在蹦床公园的场馆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预留进场前的热身区域,通过视频、引导牌、安全教练人员带动等形式,做好游客进场前的热身运动;若遇周末节假日人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分批热身进场的形式减轻运行压力。
3.设备使用说明标识张贴清楚,禁止的动作标识放大显眼
大部门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安全引导不到位和游客游玩动作或姿势不规范造成的,因此在显眼的位置张贴该区域内正确游玩的姿势说明,醒目的方式标识出玩家应该禁止去做的动作标识,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安全告知义务。
4.馆内安全引导员巡查和蹦床设备状态检查
场馆方应配备足够的安全引导员和教练员,推荐80㎡/安全员或者每独立功能区/安全员的标准,按照自身场馆实际情况来安排设立安全引导人员;教练员充当动作教学、活动表演和进场前热身外,还应肩负起场内巡查的职责,对重点区域比如蹦床、大型滑梯等安全事故率高的区域进行重点巡查,纠正游客不安全动作和姿势;门店应该组织专班在每日营业结束后,整馆进行设备状态的安全巡查,对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反馈,督促蹦床厂家完成整改,必要时封闭隐患区域禁止游玩。
5.考取蹦床运动安全员资质
2014年12月1日实施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23部分:蹦床场所》指出,蹦床技术指导人员应持有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蹦床保护员应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2019年1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印发了《开展大众蹦床运动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试行)》,要求蹦床教学技术指导人员、安全监督员须经过中国蹦床技巧协会的培训并持有有效的培训合格证。
此条非强制性,但建议场馆尽量优先安排教练员和店长学习相关课程,取得相关证书,并对安全引导员定期培训考核。
6.场馆方一定要买蹦床公园公众责任保险
对于人员比较集中的经营性场所,购买公众责任险是所有场馆必须要的保障措施。不过由于蹦床公园行业特殊性,安全事故发生率和保额等各种复杂因素,导致市面上能匹配的公众责任险很少,即使能购买到相应保险,往往遇到第二年拒保的问题。
大众蹦床公园行业保险由背景星体连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大众蹦床推广单位)定制,富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只针对蹦床公园行业的保险,是真正只针对蹦床公园行业的特殊险种。不知道怎么买保险已经拒保、找不到合适保险的投资人可以点击了解:大众蹦床公园行业保险
7.积极处理蹦床安全事故,尽力防止负面舆论传播
事故的发生,特别是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场馆需要积极配合进行处理:首要任务就是先救治受伤人员,安抚客户情绪。切勿在客人情绪上头时推卸责任、不理不问、态度冷淡;其次是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进行三方赔偿协商,尽量通过协商解决事故纠纷并签署最终的协议书。不能协商解决的,一定得通过法律途径判决,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与客户协商阶段不成或协商僵持阶段最极易造成负面舆论的传播,场馆方应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对不实的谣言保留证据,对不合理的诉求进行公开回应。有媒体采访时积极的态度配合,勇于承认责任,不逃避责任,自身也应做好采访视频记录,避免媒体断章取义。
负面舆论是坏事,无法控制的负面舆论将是灭顶之灾,场馆方一定要做好舆论引导,防止事态扩大。